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批准北京等21个城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武汉位列其中。在此之前,武汉已先后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①]。同时成为上述三项示范(试点)城市的还有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和厦门。虽然武汉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竞争中已略占先机,但与“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广州、深圳等电子商务先进城市相比,武汉还处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示范功能尚须完善。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如何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城市资源,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将是武汉在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下简称“示范城市”)中面对的新课题。
按照发改委等八部委提出的要求:各示范城市要把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新途径,作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新举措,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结构和带动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利用电子商务突破城市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的限制,提高城市的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
因此,要使武汉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除优化商业布局,推进商贸流通业高端化、现代化,加快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城市硬实力之外;更需要根据武汉的实际,积极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一、武汉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历史进程
(一)发展进程
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两个时期。1995年─2000年为第一时期,其特点是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引领电子商务的发展。2001年后,电子商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由商务而不是技术来驱动;具有良好经营基础的传统企业开始在电子商务中占据主导地位;“鼠标加水泥”成为大多数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采用的主要策略;电子商务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法律法规的约束。
1995年,美国政府将原来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管理的Internet主干网络——NSFnet交由三家私营公司[②]来管理,互联网从此正式进入了商业应用的领域[③]。此后的几年间,互联网应用及电子商务的技术开发成为大批IT企业竞相投入和研发的重点,吸引了美国大量的风险投资。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在1999年10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明: 1995~1999年的5年间,美国GDP增长幅度约为15%,而同期网络经济的增长幅度超过了GDP增幅的10倍之多,网络经济的增速是GDP增速的70余倍。济学家们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超常规连续增长找到了一个解释——新经济理论。当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们普遍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以相关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社会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1999年互联网开始在中国普及,北京平均每天诞生两家“.com公司”,当时中国有1700万的网络用户,当年7月,中华网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成功的一个快捷径。此后,新浪、搜狐、网易等一批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NASDAQ上市行列。但2000年4月,NASDAQ市场上网络概念股票的巨幅下挫,在两周内 “崩盘”的局面,宣告了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此后互联网企业在股市上的持续走低、裁员、并购、倒闭,一直持续到2001年的寒冬期,此时的电子商务也成为“泡沫经济”的代名词。
1995年至1999年,武汉也曾出现了国内电子商务的先行者。1999年,“武汉电子商务宽带网络平台”和“武汉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都被列入当时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项目,武汉有机、江岸车辆厂等企业也尝试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但由于对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及发展应用前景缺乏清晰的认识,加上后来的互联网行业与电子商务低迷的大环境影响,武汉的许多企业对电子商务持审慎的态度。因此,在首轮电子商务的发展浪潮中,武汉虽未遭受泡沫破灭的灾难影响,但却降低了武汉的企业家们对电子商务的期望和信心,以至于武汉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走出低谷,掀起第二次革命时,陷入了驻足观望、犹豫徘徊,错失了一次次的发展良机,未能获得本可占据的先发优势地位。
(二)发展现状
2000年以来,武汉地区的传统企业纷纷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平台开始了电子商务的探索。2000年,东风汽车公司的B2B电子商务系统投入运行,并首先在东风汽车贸易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驻外机构中推广应用,不仅改善了东风汽车的市场反应能力、营销管理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同时也为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运作、经营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并为汽车制造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积累了经验。2000年4月,中百集团的电子商务网上线运营,成为武汉第一家B2C大型网上商城,2001年中百电子商务网又成功启动B2B功能,成为兼具B2B和B2C全市场领域的网上交易平台,为武汉地区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起到了示范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武汉企业开始通过各种形式尝试电子商务。其中有猫人、太和、爱帝等汉派服装品牌;中商百货、工贸家电等零售企业;丝宝、周黑鸭等中外知名品牌,以及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为推动武汉的电子商务发展,近年来武汉市政府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与措施,政府投资主导建设了 “华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多个电子商务项目,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和孵化出一批电子商务企业。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基于武汉本土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电子商务外贸平台、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湖北企业网、武汉市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平台、武汉旅游营销网等在业界的影响力逐步提升,风险投资也开始关注武汉本地的电子商务企业。
2010年底,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武汉荣获“中国电子商务最具创新活力城市奖”。目前,武汉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活跃,网购民生产品已成为武汉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常态,市民的网络消费观念初步形成,网上消费开始进入成熟期。据2011年底的统计数据,在国内最大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淘宝网(C2C平台)上注册的武汉籍“淘宝卖家”有16万个,其中处于正常营业状态的有37589家,武汉企业在淘宝商城(B2C平台)上开设的网店有577家。淘宝武汉网商中,平均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金冠级”网店有5家,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蓝冠级”网店有100多家,年销售额超100万元的“皇冠级”网店有500多家。初步统计,2011年武汉网商全年总销售超过1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500亿元,这相当于汉正街市场目前的年销售额。此外,武汉网商还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武汉能够担当起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重任是有基础的。但这个基础有待于进一步巩固,调查发现,武汉众多企业普遍缺乏开展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经验,许多企业还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来策划网络营销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照搬传统的模式来进行物流和资金流的运作。在借助网络环境的信息流整合与共享,信息流与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有机结合,实现经营策略的优化、提高经营效率,开拓网络市场等方面常常表现得束手无策。因此,尽管武汉的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其他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及所在省市相比,武汉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是缓慢的。
发展电子商务是系统工程,涉及商业、工商、税收、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和统一规范,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密切相关。目前,京、沪、粤、渝等城市以及广东、浙江、山东、安徽、云南等地已先后出台了指导或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措施或地方法令、法规,加强对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引导和监管。而武汉至今尚未出台这方面的具体意见或措施,使得武汉的企业和网商在从事电子商务时缺乏具体的政策引导,造成对相关政策和经营行为把握不准,出现 “做网上经营如同在黑夜里走雷区”的窘境。此外,目前武汉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是小微民营企业,一般都难以获得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优惠;小额贷款、创业基金等都与网商无缘;针对网上经营的税收政策也不明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汉的电子商务发展。
尽管武汉的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然而失去先发优势的现实,使得武汉至今没能产生像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凡客诚品这样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同时也难以吸引知名互联网企业或电子商务企业落户武汉。迄今为止,在国内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或电子商务企业中,没有武汉本土的企业。获得国外风险投资的武汉电子商务企业寥寥无几,投资规模也十分有限。这使得武汉的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中难以成为领导者而参与电子商务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只能是电子商务的应用者和市场的跟随者,这也预示着武汉在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困难。
二、武汉与其他“示范城市”资源要素的横向比较
武汉市提出创建“以建设大型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政府采购平台为重点,建设以服务中部地区、服务先进制造业、服务现代商贸物流业为特色的国家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 “示范城市”,这与武汉确立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定位是契合的。但与其他“示范城市”的建设目标相比,武汉要实现 “国家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目标,其任务十分艰巨。下面的比较有助于我们认清现实。
(一)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1.武汉的综合经济实力居中
表1中列出了21个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相关经济数据指标,可以看出,按2011年的GDP和工业总产值,武汉市在21个城市之中均排名第九,按第三产业总产值武汉市排第八位,在内地城市中处领先地位,但在21个示范城市中属中等水平。
表1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相关经济数据(2011年)
示范城市 | 城市面积 (平方公里) | 总人口 (万人) | GDP (亿元) | 农业总产值 (亿元)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第三产业总产值(亿元) |
北京市 | 12187.0* | 1961.20 | 13777.90 | 124.30 | 3323.10 | 3323.10 |
天津市 | 2236.1* | 1293.82 | 9108.83 | 149.48 | 4837.57 | 4121.78 |
上海市 | 6340.5* | 2301.90 | 16872.42 | 114.15 | 7139.96 | 9618.31 |
重庆 | 5590.6* | 2884.62 | 7894.24 | 685.39 | 4356.41 | 2852.44 |
广州市 | 3843 | 1270.1 | 10604.48 | 189.05 | 3950.64 | 6464.79 |
南京市 | 4733 | 800.47 | 5010.36 | 142.02 | 2327.76 | 2327.76 |
杭州市 | 16596* | 870.04 | 5949.17 | 208.41 | 2844.07 | 2896.69 |
武汉市 | 8494.41* | 836.73 | 5515.76 | 170.04 | 2532.82 | 2812.90 |
成都市 | 1212.1 | 1404.76 | 5551.33 | 285.09 | 2480.90 | 2785.34 |
福州市 | 1043* | 711.54 | 3068.21 | 282.51 | 1366.43 | 1419.27 |
昆明市 | 1120.18 | 636 | 2120.37 | 120.30 | 960.86 | 1039.21 |
郑州市 | 1010.30* | 862.65 | 4000 | 124.6 | 2269.9 | 1605.5 |
南宁市 | 6569* | 707.37 | 1800.43 | 244.41 | 652.91 | 903.11 |
银川市 | 9560.2* | 199.31 | 763.26 | 41.37 | 379.26 | 342.63 |
哈尔滨市 | 359.2 | 1063.60 | 3665.9 | 412.7 | 1384.6 | 1868.6 |
长春市 | 20571* | 767.71 | 3329 | 252.7 | 1719.9 | 1356.4 |
吉林市 | 3636* | 441.47 | 1800.6 | 194.4 | 896.0 | 710.2 |
苏州市 | 3230 | 637.66 | 9228.91 | 155.79 | 5253.81 | 3819.31 |
宁波市 | 9816.23* | 574.1 | 5125.82 | 218.43 | 2848.23 | 2059.16 |
青岛市 | 1405.25 | 871.51 | 5666.19 | 276.99 | 2758.62 | 2630.58 |
厦门市 | 1573.16 | 353.13 | 2053.74 | 23.00 | 1026.86 | 1003.88 |
汕头市 | 1956 | 524.11 | 1203.25 | 64.00 | 678.14 | 461.11 |
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局网站
说明:(1)“城市面积”栏目中带“*”为2009年的数据,其余为2010年的数据。(2)“总人口”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统计指标为全市常住人口。
2.各示范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从表2所列出21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可看出,武汉市的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为13.63%,与天津、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相差不多,都在10~15%之间;武汉市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为37.4%,与上海、天津、广州、长春、青岛等城市相当;武汉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为48.98%,与天津、广州、成都、南京、银川等省会城市相差无几,这些数字基本上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形成的历史格局是一致的。另外,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处的行业分布情况看,这些城市大都集中在交通运输、商业流通、金融、通讯、文教、卫生、娱乐、住宿餐饮、仓储和邮政、公共设施管理、居民生活及其他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除北京、广东、浙江三地外,其他省市从事于信息传输和计算机相关服务的人员均少于7万人,湖北为4.4万人,与河南(4.3万人)、福建(4.2万人)等省相当,低于长三角和东北地区[④],也略低于临近的湖南省(4.8万人)。说明武汉等示范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信息化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表2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2009年) 单位:万人
示范城市 | 总计 | 第一产业/占比 | 第二产业/占比 | 第三产业/占比 |
北京市 | 998.3 | 62.2/6.23℅ | 199.6/19.99℅ | 736.5/73.78℅ |
天津市 | 677.13 | 75.7/11.18℅ | 281.01/41.5% | 320.42/47.32% |
上海市 | 1064.42 | 48.53/4.56% | 423.03/39.74% | 592.86/55.7% |
重庆市 | 1668.83 | 733.68/43.96% | 355.69/21.31% | 579.46/34.72% |
广州市 | 738.70 | 79.79/10.8% | 297.29/40.25% | 361.62/48.95% |
南京市 | 407.7 | 45.80/11.23% | 168.79/41.4% | 193.11/47.37% |
杭州市[⑤] | 597.47 | 80.21/13.42% | 277.98/46.53 | 239.28/40.05% |
武汉市 | 468.6 | 63.84/13.62% | 175.26/37.4% | 229.5/48.98% |
成都市 | 729.52 | 162.79/22.31% | 232.91/31.93% | 333.82/45.76% |
福州市 | 365.73 | 93.59/25.59% | 122.35/33.45% | 149.79/40.96% |
昆明市 | 93.96 | 0.69/0.73% | 37.73/40.16% | 55.54/59.11% |
郑州市 | 445.2 | 104.7/23.52% | 154.3/34.66% | 186.2/41.82% |
南宁市 | 64.40 | 1.62/2.52% | 20.57/31.94% | 42.21/65.54% |
银川市 | 93.17 | 23.17/24.87% | 25.05/26.89% | 44.94/48.23% |
哈尔滨市 | 145.69 | 6.36/4.37% | 62.90/43.17% | 76.43/52.46% |
长春市 | 346.8 | 126.1/36.36% | 88.7/25.58% | 132.0/38.06% |
苏州市 | 518.66 | 29.45/5.68% | 311.04/59.97% | 178.17/34.35% |
宁波市 | 846.1 | 0.22/0.03% | 248.7/29.39% | 597.18/70.58% |
青岛市 | 525.71 | 105.65/20.1% | 220.33/41.91% | 199.73/37.99% |
厦门市 | 80.3 | 0.34/0.42% | 55.33/68.9% | 24.63/30.67% |
汕头市 | 31.64 | 0.03/0.09% | 12.67/40.04% | 18.93/59.83% |
资料来源:各城市2010年统计年鉴
3.武汉高新技术企业需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产品档次
表3列出的是各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总产值都位居前几位,但产品出口总额却居第十一位,企业人均产值(76.30万元)居第十四位,这些都说明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产品技术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3 各示范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城 市 | 高新技术 企业数(个) | 企业从业 人员(人) | 总产值 (万元) | 总收入 (万元) | 出口总额 (万美元) | 人均产值 (万元) |
北京市 | 15720 | 1157992 | 49880162 | 159386658 | 2274218 | 43.07 |
天津市 | 3463 | 285560 | 18450694 | 30164172 | 484532 | 64.61 |
上海市 | 1108 | 330485 | 37721859 | 58055430 | 2397388 | 114.14 |
重庆市 | 235 | 106150 | 6874739 | 9190633 | 80720 | 64.76 |
广州市 | 1929 | 334586 | 26894519 | 34137959 | 2041580 | 80.38 |
南京市 | 260 | 152794 | 26820129 | 27768833 | 612668 | 175.53 |
杭州市 | 1686 | 224875 | 11092395 | 18202716 | 407027 | 49.33 |
武汉市 | 2468 | 328822 | 25087814 | 29261419 | 377660 | 76.30 |
成都市 | 1420 | 260640 | 26827923 | 28606345 | 799031 | 102.93 |
福州市 | 184 | 60704 | 4939791 | 4728883 | 238491 | 81.38 |
昆明市 | 217 | 55931 | 7275097 | 9233547 | 48130 | 130.07 |
郑州市 | 621 | 104172 | 11153261 | 12643260 | 36107 | 107.07 |
南宁市 | 684 | 110907 | 5466733 | 6800532 | 82245 | 49.29 |
哈尔滨市 | 252 | 115350 | 10760531 | 12001357 | 99809 | 93.29 |
长春市 | 884 | 121569 | 27324216 | 28026228 | 51630 | 224.76 |
吉林市 | 744 | 112797 | 10046507 | 10400090 | 42546 | 89.07 |
苏州市 | 1018 | 226986 | 20754031 | 22130519 | 2076231 | 91.43 |
宁波市 | 338 | 99440 | 7206329 | 11039115 | 536321 | 72.47 |
青岛市 | 145 | 79254 | 11059996 | 13078584 | 182945 | 139.55 |
厦门市 | 320 | 111588 | 13022503 | 13596218 | 1151511 | 116.70 |
说明:21个示范城市中缺汕头市和银川市的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
(二)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比较
1.湖北暨武汉的交通运输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表4列出的是各示范城市所在省市交通运输及运营情况[⑥],湖北的铁路及公路通车里程在各省市中均居第五位[⑦],内河水运里程居第二位,仅次于四川。湖北872.6亿吨公里的铁路货物周转量虽与其3032公里铁路通车里程是相当的,但与铁路通车里程仅比湖北多800公里,而铁路货物周转量却几乎高出湖北一倍的山东比较,湖北的铁路运能运力还有发挥的空间。公路方面也是如此,公路通车里程比湖北多近3万公里的山东,其货物周转量却是湖北的近6倍,而通车里程数不及湖北的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其公路的货物周转量也超过了湖北,虽然其中有沿海出口通道等地理因素的影响,但也说明地处我国经济地理中心位置的湖北暨武汉的交通运输优势并未充分地发挥出来。
2.湖北暨武汉的通讯及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规模居中
表5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省市通讯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规模,其中,湖北的光缆线路长度位居第九,但每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却排第十一位,这一方面说明湖北暨武汉的光纤宽带网络运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光纤宽带用户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此外,湖北的互联网普及率为37.2%,名列第九,略低于38.3%的全国平均水平,仅比重庆市高0.2%。